狂人阿Q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关于割地的谣言越传越邪乎。

一开始,知道真相的乡绅明白英国人现在只提出要租九龙司,九龙的乡绅和宗族恐惧,联袂来找官府,要求官府保证不租、不让九龙一寸土地给夷人。警告官府说,今日割九龙,明日就能割新安。

本来是读过书的士绅阶层担心战国时候的“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的情况发生。

士绅和宗族的影响力巨大,因此立刻就传遍了整个新安,接着到了临县。

《过秦论》这篇雄文给乡绅阶层提供了强力的理论依据,大家纷纷抗议“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弃。”

以乡绅、宗族为核心的反割地情愿顿时在珠三角一带扩散开来,声势一大,影响一广,就变成了今日割新安,明日就割广府。

最后地方乡绅阶层联名向广府情愿,说“以地事夷,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

对土地的共同感情,引发了整个乡绅阶层的悲愤情绪,一时间,新安、东莞、香山、到顺德番禺、南海这些地近江口的县份的乡绅纷纷情愿,在广州聚集起了数百个地方乡绅,联袂要求求见柏贵。

此时朱敬伦的船才刚刚到鹤山,沿着上次的来路,在古劳都停靠。

先到鹤山,这是朱敬伦建议的,这是为了安全起见,他带来的五十个士兵都是客家人,古劳都一带都是和家人的势力范围,除了冲突容易缓和,若是直接去新会,卷入本地人的纠纷之中,别说五十个人了,就是五百人都不容易全身而退。

方山已经在古劳都等朱敬伦了,跟他一起的还有一个当地的商人,他是客家茶商,同时兼给他们做向导。

那向导本是当地茶商,家中也有一些茶园,他是从茶农转作茶商的,之前他们只产茶,之后卖给广府人的茶贩子,械斗之后,广府人不敢来了,不少客家人就自己找销路,逼成了茶商。

当茶商黄三看到巨大的蒸汽船慢慢靠在码头上的时候,心中还很高兴,客家人如同孤岛一样分布在广府人之间,因此商业上其实是融入广府人的商业网络中的,他们只负责生产,不管是茶叶还是粮食,或者山上的树木,都是直接卖给山下的广府人,械斗之后,这张商业网就开始排斥他们,导致客家人的生计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有所倒退。

黄三在当地地位崇高,是一个客家人头领,别人见了都得称一声黄三爷或者黄三公。

看到来这么大的船还还高兴以后的茶叶不愁卖了呢,结果最后发现走下来一群洋人,当即脸色就变了,他不由的想起了那个箴言,大家都在传,说洋人是来夺地的,像香港那样把土地割走。

自恃见多识广的黄三公是不会信这种谣言的,他觉得完全是无稽之谈,朝廷把地都割了,皇上吃什么?

最主要的是鹤山距离大海远着呢,对于大多数一辈子不出山的客家人来说,那完全就是另一个世界。

所以割让香港的事情,在他们这里引起的反响并不大。

完全胡扯的谣言不可怕,可怕的是半真半假的谣言,如果没有之前那些谣言做底子,这些洋人黄三公见了也就见了,最多的恐怕是新奇,上次托马斯一行人来就没怎么一起反响,但是有这段时间不断流传的洋人要来夺地的谣言,突然间洋人就出现了,就出现在黄三公眼前了,就算怎么不信,心里也要打鼓的。

三公立刻抓住方山:“你不是说是新安来的茶商吗?”

方山前脚来这里的时候,就打着买茶的旗号,并且给当地最大的茶商黄三公缴纳了不菲的定金,赢得了三公的友谊。

刚刚问完,黄三公脸色再次变了,他看到了一个个荷枪实弹的士兵走下甲板。

洋人,还带了兵?

“他们真是来夺地的?”

黄三公下意识的叫了出来。

“犯什么傻,什么夺地!”

方山喝问了他一句。

“洋人怎么就不能是茶商,你不知道洋人才是大茶商吗。”

方山鄙视的说道。

黄三公唯唯诺诺。

“走吧,他们想去你的铺子看看。”

黄三公不敢说话,一脸心思的带着他们在自己铺子里转了转,洋人品茶,点头或摇头,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走吧,他们想去你的茶园看看。”

去茶园,黄三公不怕,哪里是他的村子,是他的地盘,招呼起来,有的是人。

但是他始终内心忐忑。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北宋小霸王

北宋小霸王

尘昆
北宋小霸王简介: 没有霸王的力气,却有扛鼎的勇气。 重生在北宋末年,姜琅奋力扛起北宋这口破鼎。 ….. 他为国平西夏,吞北辽,灭女真,功勋卓着,威震寰宇! 他为国整饬弊政,除六贼,征方腊,靖平四海,名扬天下! 因为他的存在使得北宋王朝版图金瓯无缺,重现盛唐之遗风! 因为他的存在北宋王朝有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盛况! 他就是姜琅,他就是威震天下的江左琅琊王!
其它 连载 14万字
三国之乱世我为尊

三国之乱世我为尊

恬殇狐xy
三国之乱世我为尊简介: 东汉末年,十常侍祸乱朝纲,贵族疯狂的吞并土地。汉灵帝昏庸,导致天下各地诸侯纷纷自立。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一个乱世的大序幕就此拉开。
其它 连载 76万字
开元情诗与剑榜

开元情诗与剑榜

长庆二年
开元情诗与剑榜简介: “世人穿越都抄诗,我因抄诗误一生。”熟读穿越小说的小陈同学自认为可以凭借后世无数的诗词记忆,能在玄宗治下的开元天宝盛世大唐中名动天下、封侯拜相,实际却发现,即便你拿出后世最好的诗,盛唐的大神们依然可以轻松吟出胜你十倍的作品,七绝圣手王昌龄,田园隐逸孟浩然,边塞高适岑参,旗亭画壁王之涣,诗佛王维!当然,还有永远屹立于华夏诗歌巅峰之上的李杜!李杜!李杜!
其它 连载 15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