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外的麦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是内阁大臣不劝阻,是官家在这类事情上相当的执拗。

不仅仅是内阁大臣,就是内苑的宫妃也劝了,没用。

老天并没有因为天子出行而放晴,还在继续着延续多日的阴雨天。雨水打在马车顶,很有节奏感,声音也很柔和,可赵曦听着很烦。

前一世,赵曦是北方人,根本就没有过防汛防洪的经历。他对防汛的认识,只是每年在特定时期的文件内容,还是走马观花的浏览,没有任何印象。

对于黄河,他的了解仅仅是母亲河的称呼,还有听说的几次泛滥·······

再下来,就是爹爹当政时,黄河改道时造成饿殍满地的听闻。

赵曦前世接受组织教育多年,虽然他尽量融入了这个时代,但他是真做不到对于子民受灾而无动于衷。

“尽力吧!”赵曦感慨的有些无奈。

“官家是否亲自巡查堤坝,对堤坝本身并无任何作用,这又是何苦呢?即便需要巡坝,我等难不成还会欺瞒不成?”

官家巡坝,内阁大臣一个不落的得陪着,这是态度。

韩琦这个嘴刁的还没开口,张方平倒是先牢骚了。

也是,官家一个北方人,又是在宫内长大,在这方面,真不如他这个曾经在蜀中任职的内阁懂防汛。

可是没办法,好说歹说,谁也没把官家劝下来。

“我们是表态度,官家又何尝不是表态度?”

这话……基本属实。

“这工坊城的雨衣到底如何?不行了我还用蓑衣。”

说到这个,就得多说说了。

这时代防雨,多是雨伞,还是油纸伞。蓑衣算是单人防雨的器具。

赵曦为此,让工坊城用油纸做成斗篷式,或者后世雨衣式,想替代蓑衣。

结果很不理想,油纸由于是刷过桐油的,所以特别僵硬,做雨伞可以,做成雨衣不随和,不贴身,不管是收拢,还是防雨,还不如蓑衣。

本来赵曦已经不抱希望了,以为在塑料出现以前,后世的那种雨衣根本无法实现。

很偶然,赵曦在批阅岭南奏章时,不小心打翻了宵夜的牛乳。牛乳撒在了奏折上……

本以为奏章应该彻底废了,结果当内监忙乎着收拾干净后,赵曦居然发现奏折依然如故。

于是,赵曦便令人采买了岭南的这种纸张,听说叫谷纸。

经查阅资料,原来这种谷纸三国时期,便在江南流行,因为它的防水性较好,江南的贵族常用这种谷纸书写信件,誊抄经典。

江南潮湿,便是以这种谷纸来传承经史子集的。

这一次,广南东路泉州知州,撰写奏章时,无意中间杂使用了谷纸,也让赵曦再次对生产雨衣有了信心。

随即,赵曦令工坊城遣人到广南,学习这种谷纸的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尝试制造雨衣。

几年过去了,工坊城雨衣已经是第三代谷纸雨衣了。

连赵曦都不清楚其中到底添加什么,反正赵曦感觉并不比后世的雨衣差。

这一次巡坝,内阁一定要陪同,都是五六十岁的老臣了,赵曦便责令工坊城送来一批雨衣…~

新式雨衣,赵曦指导工坊城是按后世军伍的那种雨衣设计的,戴帽、双袖、直筒的斗篷式雨衣。

这档口,马车已经拉着官家和内阁大臣到达了汴梁的堤坝边,而官家已经着雨衣下车了。

内阁大臣也顾不得雨衣是不是管用了,忙乱着套上雨衣上了堤坝……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最才子

最才子

华西里
最才子简介: 这是一个与真实历史有一点区别的年代,同时这又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只要你有绝世才华,无论什么出身,都能依靠科举,一举成名天下知。而作为一个现代人,有着超越古人几百年的知识积累,和对历史的先知先绝,自然多智近于妖。 唐诗、宋词、八大家散文,让主角登上这个时代的文化颠峰。至于八股时文,科场仕进,不过是主角闲着无聊时的举手之劳。 这本书写的就是在一个略微有些不同的大明朝,写的就是这么一个在现
其它 完结 208万字
大汉从接见张骞开始

大汉从接见张骞开始

我是海陵王
大汉从接见张骞开始简介: 李牧之重生于千年前的大月氏贵霜贵族,恰逢张骞出使西域之旅..... “此匈奴单于的头,可做我的饮器。” “吾兄汉武帝,能否借霍去病一用?” “吾弟,干什么?” “罗马,安息,还有那身毒地大物博,我去给他们借点钱财花花。”
其它 连载 107万字
水浒争渡传

水浒争渡传

斯蒂芬·铁
水浒争渡传简介: 林冲怒目,豹头环眼,晁盖发威,铁塔身形,吴用捻髯,狡计多出,公孙轻笑,按剑松纹,刘唐赤发,动如奔雷,三阮横舟,堪比阎罗。 我的心腹在哪里?穿越到倒霉蛋王伦身上......杜迁?宋万?朱贵?只能自己救自己!
其它 连载 56万字
唯我独相

唯我独相

原力纳豆
唯我独相简介: 【【2016星创奖?历史”征文】参赛作品】 皇帝说我是应梦良臣,恩师说我是运气爆棚。首辅大人,我并不是想跟你作对,我只是喜欢你的位置,想要你那“半天子”的外号而已。 书友群:416749384,纳豆经常半夜在线,有空可以进群聊聊天。
其它 连载 3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