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回 禅位大典 (第2/2页)
堕落的狼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开庆元年的宋朝可是喜事不断,先是襄阳大捷,然后是蒙古大汗蒙哥的去世,现在又是大宋王朝的禅位大典,而更让人激奋的蒙古最有可能继承汗位的忽必烈也派人前来祝贺,并同时送来了一批战马、黄金、白银、东珠、珍贵毛皮等物,尽管没有全额送达,但协议还在履行。后续仍会在某个时间送道。这一年可以说是自高宗南渡以来,国人最高兴的一年,感觉最有尊严的一年,八月十四日,整个临安城就呈现一片节日的景象,各家各户不用临安府催促,早早的就挂上了红色灯笼,街道也被打扫的干干净净。在人们的心里,都不由的对徐泽这位即将登基的皇帝充满了期盼的心里,从他战胜蒙古大军,身入敌营擒获蒙古王爷,逼迫他签下城下之盟,可以看出他的胸才伟略。尽管有些腐儒对徐泽鉴订的协议不满,认为我大宋乃天朝上邦,应秉承仁义,不应占番邦小国的便宜,有失仁义。但那些升斗小民和一些有见识的士大夫们却为这位未来的皇帝歌功颂德,因为他们盼望一位武皇帝久矣。综观宋朝历代,没有哪代皇帝是武皇帝,也许他们不喜欢武皇帝这个称呼,但也有可能他们还没有这个资格来拥有这个称呼。但这位未来的皇帝在未登基之前就身临前线,亲自冲锋杀敌,想在宋朝历代就是太祖、太宗也不逊多少。总之,他们对大宋的将来是充满了期望。都不由的想在禅位大典后的祭天大典上看看这位神奇的未来的大宋皇帝。
禅位大典,在历史上从来没有正经或者隆重的举行过,禅位始于尧舜,而历史上也有许多禅位,如汉时的王莽,三国的曹丕、唐朝的李渊,包括本朝的太祖皇帝;而历朝中父亲禅让给儿子的也不少,如唐朝的李渊禅让给李世民,玄宗李隆基禅让给代宗,再到本朝的徽宗皇帝禅让给钦宗,但综观以上的禅位都不是在上代皇帝意愿的情况下的禅位,而这次禅位却是上代皇帝遗愿的情况下发生的,不由的对理宗皇帝的胸怀夸两下,不过这次大典却让宋朝的诸名大臣,翰林院的许多名家为难了,他们翻阅了无数的典籍,只有在尧舜时的禅位大典上找到了详细的记载,并且与现在相符,但总觉得这样的大典远比上古时期要隆重,所以一时难以决定,后来还是左相丁封刚决定除掉上古的大典外,还决定搞一套特殊的,叫做“金凤颁诏”( 明清时期,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等重大庆典时在**举行的颁诏仪式)。在进行颁诏仪式时,枢密院要预先在承天门正中垛口设置备有黄案的宣诏台,并准备好“金凤朵云”(漆成金黄色的木雕凤凰和雕成云朵状的木盘)。奉诏官(捧接诏书的官员)和宣诏员(宣读诏书的官员)等人衣冠楚楚,早已恭候在那里。诏书放在乾元殿黄案上,皇帝盖上御玺后,经过一套繁琐的礼仪,由左相用云盘承接诏书,捧出乾元殿,暂放到午门外的龙亭里,然后在鼓乐仪仗的引导下抬到**城楼上,再将诏书放在宣诏台的黄案上。宣诏官登台面西而立,宣读诏书。这时,只见**下金水桥南,文武百官和耆老按官位序列依次面北而行三跪九叩大礼。
诏书读完,由奉诏官把诏书卷起,衔放在木雕的金凤嘴里,再用彩绳悬吊“金凤”从承天门垛口正中徐徐放下。城楼下早有御使台官员双手捧着“朵云”等在那里,这样,“金凤”嘴中的诏书也就落在“云盘”中了,此举称为“云盘接诏”。
接诏后,诏书仍要放回承天门前的龙亭内,然后由黄盖(黄色伞盖)、仪仗、鼓乐为前导,浩浩荡荡抬出端节门,送往武英殿。这时,左相早已从长安左门快步回到武英殿前跪迎诏书,并将诏书恭放在大堂内,行三跪九叩礼。随后,用黄纸誊写若干份,分送各地,颁告天下。
然后在太庙内举行新老皇帝交接仪式,按古例,第一、有开幕仪式,昭示大典的主题《卿云歌》就是在开幕仪式上由数万禁军合唱。歌曰:“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歌意:天上飘着灿烂的云彩,象片片美丽的绸缎聚集在一起,日月给与大地的光华,会一天天继续下去。从而歌颂禅位于新帝,就象在新的阳光下开始了新的一天。当大典主题得以昭示后,就进入了大典第二部分。
第二、老皇帝的退位诏书,.&#
;
&#
;
h&#
;&#
;m然后又唱《帝载歌》:“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贤善,莫不咸听。鼚乎鼓之,轩乎舞之。莆华已竭,褰裳去之。”这首歌词载于《尚书大传。虞夏传》,其意:太阳和月亮有升落的规律,星辰按照自己的轨道运行。一年四季遵守为民办事的准则,百姓就会真心诚意的拥护。如果对他们讲授礼乐,就会启发他们的智慧。如果教导他们对善恶、贤慧的认识,百姓就会听从你的教诲。鼓手已经敲起了鼓乐,台上已经跳起了舞蹈,我在这个位置上已经竭诚的献出了一生的精力,现在是到了撩起衣裳退下来的时候了。
第三、众大臣拜见新皇帝。由右相献上奏表曰: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在正大光明的天空上布满了星辰。日月带给大地的光华,要靠陛下发扬光大。
八月十五日,老天给了这个即将登上皇位的皇帝一个面子,这一天天空万里无云,阳光普照大地,徐泽亲早在众太监的服侍下,穿带整齐,朝乾元殿行去,在经过一番烦琐的程序后,在众大臣的山呼万岁声中,徐泽终于登上了大宋皇帝的宝座。尽管只剩下半壁江山,但年轻的皇帝陛下却知道自己的帝国远远不止这些,也许那阳光普照的地方都会在大宋铁骑的践踏之下,而自己这位皇帝也将会流传青史。年轻的皇帝不由的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但成功真的很那么容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