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郓城留学生日记(2) (第2/2页)
青风小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心头一热,热泪滚滚而落,哭了好久才离开小松先生的院子。
第二天,十字丸载着小松先生和族人们返回了萨摩,我再次孤身一人上路,去哪里好呢,我思量了好久,后来去了趟鄞县,见到了知事大人王安石,我跟王大人请教来到宋国应该学习些什么。
王大人问我“三藏小哥你想学什么?”
我仰天而望,脑子里乱得很,一时间也没想到什么,只是随便问道“大人,在下若是想学治国之道,该如何是好”
“自然是读圣人之书,熟读了五经四书后,再读史书,博古而通今,无往而不利,不知三藏小哥以为如何?”
我深以为然,当堂拜谢王安石大人,本想接着请教他一些事,哪知王大人说最近公务繁忙,三藏小哥若是真的想求学不妨去京师汴梁走上一番,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小哥此去汴梁定会大有所获。
王安石大人的一番鼓励,让我非常振奋,离开鄞县后,我立刻启程上路,边走边打听如何去京师汴梁,在明州时路人多会告诉我,“藩客啊劝你坐船走水路,那样快,还不会迷路,你若是走去京师少说半年”
我不信,当时还自信满满地说,要边走边熟悉大宋的风土人物,沿途画一画大宋的山河地图,算是自己修行的一部分,可是离开了明州后,我沿着官路一直西去进入了越州地界后便累倒了,在乡间人家休息了半个月才恢复了健康,等我赶到杭州时,已经过去两个月了,身上的衣服早已破烂不堪,不得已之下,到达杭州后我脱掉了原来的衣裳,换上了宋人的长衫,记得店家当时告诉我,这叫直裰,是用苏湖上等的丝绸做的,你算买对了。
可能是头一次穿宋国的衣裳吧,总觉得很别扭,不如家乡的吴服穿着舒适,在杭州住了好一阵才适应过来,这时已经过去三个月了,眼看着一年就要到头了。
不过杭州真的是好地方,不愧宋人称之为人间天堂。我在西湖边住了好久,还当了一段时间教授藩语的先生,本想再待些时日,亲眼看着新到任的知府李兑大人指挥杭州百姓疏通西湖,种树开渠,灌溉万顷良田,作几幅画留作纪念,一想到这,我就担心自己赶路修行的意志会就此丧事殆尽,以至于功亏一篑。
自我反省了几日后,我痛下决心离开杭州再次上路。
这一次,我西出杭州城后,在途中折向北去,坐着牛车进入了湖州地界。
湖州地广人稀,东邻秀州、南接杭州、北临太湖、与宋国有名的无锡和苏州隔湖相望,一路上山高林密,群山逶迤,似乎有过不完的山岗,爬不尽的山岭,我在这大山中走了半个月才来到湖州府乌程,不过这湖州真正美的,倒不是这些青山,而是那一条条碧绿的河水,我一路上只要登高而望,旦见碧水盈盈,我以为湖州无山不有水。
在乌程稍住几日后,我游玩了唐代的飞英塔、千年古刹铁佛寺,随后还在太湖边上洗了个澡,跟河边一个钓鱼的老者闲聊,我问老者宋朝哪里最好,老者回答“当然是湖州,老汉家就在此地啊”
我告诉老汉,我从杭州来,杭州的西湖比这还要美,最好搬去那里。
老汉笑我道“小哥说笑了,岂不知故土难离,不知小哥家在何方啊,怎会孤身上路,路上强人可不少”
我问老汉“何谓强人”
老汉告诉我“这强人就是那些占山为王的,或者为非作歹的恶人,专门*路上的行人,像你这等瘦弱的小哥恐怕会有不测”
我笑着告诉老汉,其实我的刀法很厉害,就算他是将军我也敢跟他过上几招。
老汉笑的一塌糊涂,连鱼竿都拿不稳了,摸了摸我的手臂,打笑道“小哥手臂甚是瘦削,恐怕是秀才公吧,今日跟老汉我吹牛就算了,若是真的碰上那剪径的强人切莫激怒那人,否则小哥性命不保”
这是我第二次听人说‘性命不保’四个字,不过欣慰的是,这一次是好言相劝,我深以为然,告诉老汉,老人家放心,我没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