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粪机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蜀汉章武元年七月,皇帝刘备于成都起兵五万伐吴。魏延守汉中,孔明,李严,马超守西川。法正带一干川将吴懿,黄权等人随驾从征。大军自成都起,经东郡,巴西郡,巴东郡,及至荆益二州边境之白帝城,驻军不前。

刘备此举江东震动,孙权急调周泰,韩当等将驻守江夏,一面派人向刘备求和,声言数次侵袭荆州,皆是吕蒙之意,今吕蒙已死,愿于蜀汉永结盟好,共谋曹魏。

东吴派是求和使者是孔明之兄,诸葛谨。先至荆州,再由我派人护送去白帝城求见刘备。现在吕蒙已经死,孙刘两家应该是以和为贵,法正这次出兵的目的并不是一定要伐吴,诸葛子瑜的使命应该很容易就可以达成。

送走诸葛谨,我知道法正对付我的事情,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法正也太贪心了,自己在成都为非作歹也就罢了,还惦记着我的荆州。低估了我也就失误了,连刘备,孔明也小看了,真不知道他这几十的岁数,是不是活到猪身上了。

过得几日,都尉张嶷奉命带五百羽林护送诸葛谨回江夏,再返荆州。张嶷官职不大,却是身负皇命,带的又是皇家禁卫。我亲自出城,延请入府,早已经设好酒宴,关兴,桓易等将都列席相陪。

数巡酒过,关兴牵挂着伐吴的战事,便开口问道:张将军,诸葛子瑜此次求和,陛下是什么意思?

张疑道:陛下还不曾回复,此事众臣或战或和,意见不一。小将此次前来荆州,就是奉陛下之命,来请镇东将军前往白帝,商议此事。

这话一说,席中众人又都看向了我,我拿起酒杯,浅饮一口,问道:法尚书是什么意思?

张嶷又道:法大人多次劝阻,只是陛下执意要战,故而以将军久在荆襄,悉知东吴底细,奏请陛下召将军前往白帝,想听听将军的意见。

法正还是想诓我去白帝城,他总以为自己在暗,我在明,却不知我已经熟知他在成都的事情,明暗之势,早已生了变故。张嶷说完话,就直视着我,想我快些作出答复。我只好道:孙权闻陛下大军前来,江夏已经驻有重兵,荆州地处前线,吾一时也脱不开身。不如吾将意见写成奏章,由将军代为转呈陛下。

张嶷如何能答应?当下道:战和尚在两可之间,东吴也不敢轻举妄动。其中利害还是将军亲自对陛下说,奏章怕不能尽达将军之意。何况末将临来之前,陛下一再交代,务必要请将军前往,末将带来的五百禁军并非是为了护送诸葛子瑜,而是为了护送将军至白帝。

上次费诗带了数十人,结果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这次张疑足足带了五百骑。嘿嘿,看来是不请动我,誓不罢休。我正不知道如何回答,桓易却道:今日酒宴特为张将军洗尘,这些事务,来日再商量不迟。

张嶷却道:嶷不敢因私而忘公,望将军早作准备,明日末将就请先生一起上路。今日酒宴就到此,将军去了白帝,末将也为将军洗尘。

张嶷的态度却比费诗强硬的多,行伍出身的就是不一样。我淡淡一笑,暗道,法正你相逼何其急啊?又对着张嶷道:将军且去馆驿歇息,吾明日就随将军前往白帝城,觐见陛下。

我这么爽快地答应,倒让张嶷略微一愣,又马上起身道:如此甚好,末将这就告辞。

恕不远送,请。我也站起身来,示意送客。等张嶷出门之后,桓易急不可待地问道:先生真要去白帝城。

我点了点头,对着这几人道:你们都跟我进来。说完便转身入内。三国没有电视,电脑等娱乐工具,除了出城游猎,便是我最大的乐趣。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关羽也有空看看春秋,除了这个没有别的事可以消磨打发时间。

我的藏书甚多,书房也就成了我经常与几人商议事情的地方。我先推门而入,桓易,关兴,天翼,叶枫,于圭五人随后鱼贯而入。进门之后,五人都是微微一惊,因为房中早已经先有一人,各自互望了一眼,却都不认识。

我指着那人道:这位是骠骑将军马孟起的族弟,武威将军马岱。桓易等人又忙上前行礼,却都一脸疑惑地看着我。

我让众人各自坐下,才道:马将军也是奉命请吾去白帝城的。又对着马岱道:这几位都是我的心腹,你把事情的始末,给他们说一下吧。

是。马岱向我一礼,便起身道:朝中局势,想必李将军还没有告知各位。自从家兄与孔明告发彭漾,陛下怒而杀之,法正等川系便多有不满。恰逢陛下病重,法正推举一位医士,姓严,自称是华佗弟子,一度治好陛下之疾,却又反复。宫中群医束手无策,仍只能由那姓严的诊治,陛下的病便操纵在他手中。自此,法正以尚书令,多代陛下出诏书,李将军征五溪部回荆之后的所有诏书,皆是出自法正之手。

说到此处,关兴早已经按奈不住,起身道:你是说法正挟天子,发矫诏,图谋不轨?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

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

煜煜吃鱼鱼
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简介: 我是正德小迷弟,我为正德洗洗地。朱寿大将军驾到,尔等速来见驾。一个明武宗开疆拓土的故事,带你认识不一样的朱厚照。
其它 完结 109万字
逆流伐清

逆流伐清

样样稀松
逆流伐清简介: 胡风南渡尽草偃,忠肝义胆王入滇。何惧转战千里路,只手欲擎半壁天。 穿越者朱永兴来到了风云飘摇的南明末世,在史书上所说清廷席卷天下大势已定的情形下,他的目光却越过了数百年的阻隔,深邃而沉痛。他看到的是禁海迁界、闭关锁国、焚书篡史、禁闭思想、愚昧落后、暴虐残忍…… 他已经别无选择,即便是逆流万里,千难万难,他也要去无悔奋斗。既是为反抗暴政、延续华夏,也是为免百多年后国人不忍卒读的屈辱
其它 连载 24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