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零章 吹雪书坊 (第2/2页)
青风小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个枪管材料问题终于澄清后,毛春又对那个什么来复线的产生了疑问,因为从未听说过,所以得问个明白透彻。
赵泽告诉他说,这来复线其实就是膛线,这枪管造出来后得在里边刻出来四条右旋的凹槽,凹槽从头连到尾,形成一条弧线,这就是所谓的膛线了,还有这凹槽不易太深一般来讲一颗小米粒深浅即可。
毛春一一用笔记下,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枪管无非是发射弹丸所用,需要费时费力弄出凹槽来吗,更何况冷却后的枪管坚硬无比何以刻出来复线?”
赵泽打了个简单的比方,取出两只箭,一只有羽、一只没羽。让一个弓手张弓搭箭射向远处,落地后叫人量一下哪个远。
毛春一看,顿时明白了,说道“这来复线难道能让弹丸射得更远,某说的没错吧”
赵泽回答正是,毛师傅你想想办法看看用什么工具能够在这枪膛内拉出来复线,这可一件大功啊,日后您老就是咱大宋火枪达人了,只要您老在没人敢称天下第一。
毛春禁不住赵泽的吹捧立刻接下这个重任,回作坊后开始钻研起来。
忙完这件事后,周梦得又交给赵泽另一个任务,将郓城县内活着的人口登记造册,除去老弱妇孺还有多少精壮之士,可以招募多少加入梁山大军,当然这个时候不再吸纳教徒,起因是赵泽和公孙鹤向周梦得提议,目前的拜王母教贵在精不在多,更何况现在郓城也没有太多的人可以招募,都是些伤病未愈之辈,想叫他们加入得先治好他们身上的伤寒。
周梦得一想也是这个道理,既然如此就先这么办吧,赵泽派人登记造册郓城存活的人口,方便来日掌管并维持平日治安,公孙鹤派人筹集粮草,看管军械,他的人马昼夜巡城保证郓城的安然无事。
定好计划后,赵泽和公孙鹤便告辞出了县衙,分头去忙自己的事了。
赵泽的差事倒是简单的很,经过这场伤寒后,郓城活着的百姓所剩无几,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经过他亲手录名后,数了下郓城至今有
名幸存者,其中六十人为男丁,我下的二十二人为女丁。
男丁之内可战者五十人左右,余者都是老弱病残。女丁乃是仅存的三个大户人家的家人。这三户人家乃是:知县父亲张老爷家、本地郎中刘半仙家、吹雪书坊的西门家。
要说这三户人家里头,赵泽已经认识了两家,那就是张文知县一家和郎中刘半仙一家。
说道张文张知县一家,这个赵泽来到郓城的头一天就见过了,因为大军进城那会,一队鲁莽的军兵闯进了张知县家中,还将那张知县一家老小从自家府中赶了出来,这个不打不相识,周梦得还不想做得太绝,留张文在那做摆着可以安抚人心。
接下来是刘半仙一家。&#
;刘家夫妇在郓城伤寒最为严重的时候,逃上了梁山,刘半仙的浑家黄氏跟李渔的浑家本是同宗的表姐妹,因此,才得以进山躲避,算是借了李渔的光吧。
要说李渔的浑家什么时候上的山,咱们再稍微表上一表,且说李渔跟随赵泽上山后成了赵泽的管家,当他知道赵泽的另一个身份是朝廷的大官后,更是死心塌地要一心追随赵泽了,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得把握好。
在梁山一住就是半个月,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见识也越来越长,身份地位自然不同往日,等赵泽让他分管一队人马后,李渔更是水涨船高,春风得意,不久后便派了几个心腹到山下找到了那场洪水中失散的妻子,将她们接到了山上一同享福。
李渔为了感谢赵泽的大恩,便让他的浑家在山上帮赵泽一家人烧饭,久而久之,这浑家李氏便成了赵泽一家的专用厨娘,跟上官梅的相处得甚好,后来李渔又把自己的独生女李青青送进了赵泽府上,叫她服侍未来的赵家夫人上官梅饮食起居。
讲到这,说了两家,还有一家吹雪书坊的人,赵泽没见过,不过他已经通过另外一条途径猜出了些许蛛丝马迹,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赵泽在十月中旬的时候去了吹雪书坊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