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我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

波动的,上一个尺寸可能是

.

,下一个尺寸可能就是

.

.

如果画一个函数图来看,会发现实际尺寸是围绕着

.

这个数值均匀分布的。

当生产的零件数目多达一万个的时候,数目如此多的时候,总有一两个零件的尺寸恰好是卡到

.

这个精度。

于是乎,足够的数量之下,超高精度的那个零件,就此波动出来了。

基于此理论,难以烧制出尺寸完全一样的陶器,这该怎么办?

很简单,一百个烧出来,完全一样的才三两个,那直接烧一万个,当中完全一样的,岂不就有几十个了。

于是,李孟羲告诉窑场头头,他让窑场头头这几天先把别的活停下,等新模具做好,烧一万个陶器。

——

木匠营,李孟羲跟匠人们讨论着做新的模具。

上一个模具,太细长,没有实用性。

那么新的模具,就尽可能往圆了做,越是接近穹顶越是接近蛋壳形状,就越是坚固,成品率就越高。

很不可思议,泥胚的外形竟然跟烧制成功率大有关联。

考虑到为了【大工业术】,一次要烧一万个陶器,考虑到烧这么多陶器如果只是为了测试之用,有些浪费了,所以,考虑到降低成本,李孟羲决定把陶器做的大一点,这样,测试结束之后,陶器拿到别处还可以另外使用。

最终,新的模具做成,按要求,模具做的肚大身圆,圆滚滚的,很像一个鼎的形状。

同时,为了方便倾倒液体,模具上沿,留了一个便于倾倒的口。

模具之整体容积,大概可以放料十斤加水一桶的量,这个容积是造药时候得出的经验,药物在植物中含量太少了,三五斤树皮熬不出三两勺药粉,因而,如果放料太少,很不利于提取。

新的模具做好,令人送去了窑场。

——

蒸煮器具标准问题解决,梳理了下造纸技术的整体流程,还有最后一个未统一的步骤,这最后一个步骤,乃是——抄纸。

抄纸很简单,拿着一个纱网把纸浆抄起来就是,可问题在于,抄浆简单,做出厚薄一样的纸却很难。

抄浆的时候,浆抄的厚了点,薄了点,直接影响纸张厚薄,纸张厚薄要是不一,那之后测试的时候,去测试两张纸的韧度,误差太大了。

如果误差太大,那弄这么一堆测试,意义不大了。

所以,抄网也得统一。

李孟羲找人去做抄网了,他准备用一样的布料,一样的竹篾,做出一样大小的抄网。

做抄网的时候,李孟羲想,该如何做出一样厚度的纸,靠抄浆法肯定不行,抄网那么大一张,下去一捞,抄浆多少没数,很不精确。

换个思路想,厚薄相同的不同材质的纸张,是重量相同吗。

答桉是,重量并不相同,有的植物纤维重,有的轻,因而,厚薄相同,轻重却不一。

既然重量不同,那么,厚薄相同的纸张,相同的是什么,答桉是,体积。

是纸张的体积,也是纸浆的体积。

从这一点,控制纸张厚度的方法有了,可以弄一个试管,试管盛同样多的纸浆,然后把一试管纸浆倒在抄网上,然后拿刮刀给刮平。

这样,同样体积的纸浆平铺在同样大小的抄网上,纸张厚度肯定就是一样厚薄的了。

从使用来讲,平常书写和印刷书籍使用的纸张根本就不需要那么精致,不需要精确到完全一样厚薄,但是,在一个重要使用场景,厚薄完全一样的造纸技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说,纸币。造钱币的时候,控制纸币的厚薄一致极为重要,假设能做到成千上万张纸币厚薄完全一样,这样,若是有人想造假,他造假难度就会很高,就算他真的把假币造出来了,拿来跟真币一对比,一对比发现,厚薄不一,对方直接暴露了。

在造币这个重要行业上,一应最顶级的造纸技术有了用武之地。

找到制造厚薄相同的纸张的方法之后,剩下的,制作工具。

工具包括,大批规格一样的抄网,大批试管,有鉴于试管不好做,李孟羲想找竹管代替,可竹管纹理不一,粗细不一,很难找到一堆相同的竹管。

想来想去,要么求助于烧陶技术,烧一堆陶管出来,要么求助于铸铁技术,铸造一堆铁管出来。

片刻前方意识到,陶器因为烧制过程中会收缩,难以烧制的规格完全一样的产品。

考虑到这一点,所以,试管只能求诸于铸造。

因为铁管不好做刻度,所以干脆不要刻度了,干脆每次盛纸浆的时候盛一满管,这样,每一种纸浆都是一满管,就不存在误差了。

剩最后一个问题。

一个三尺宽,四尺长的大纸,需要用多少纸浆,需要多大的铁管才刚好够用呢。

单张纸的纸浆还没试出来,李孟羲又意识到一个问题。

问题是,纸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到底是纸大一点纸浆刮的很均匀,还是纸张小一点刮的均匀。

这个问题似乎极简单,可,李孟羲怎么也想不明白。

不管是纸张,还是别的事物,到底是大了容易均匀,还是小了容易均匀。思来想去,李孟羲想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桉。

如果说,纸张大小跟纸质均匀的关系是跟刷墙一样,那么自然是小了容易刷,墙体越大,刷的面积越多,每一刷子刷下去,都可能有误差,面积越大,误差越大。

可,若是以另外的思路,之前找人试药的时候,一组为何要找十个病人,这是为了降低误差。如果只一两个病人,很可能这一两个病人恰好体魄强悍,恰好好的快。但是十个病人,这十个病人恰好全都体魄优秀的概率就小的多了。

由此,纸张均匀跟纸张大小的问题,跟试药问题是一个问题,那么毫无疑问,纸张越大,纸质越容易均匀。

李孟羲大脑要死机了,他怎么想怎么觉得,可能大了好,也可能小了好,都有道理。

若是一般人,不会纠结这种细枝末节,可李孟羲现在不一样了,从造纸开始,造纸术之众多技术改进,全都是细枝末节中抠出来的。正因如此,一遇未知,不敢轻弃。

李孟羲最终还是没能想明白纸张大了好还是小了好,他把问题问向匠人们,匠人们说大说小的都有。

李孟羲叹息一声,他只好拿出纸笔,郑重的把这个平平无奇的问题记下来,待日后,有空了再寻求答桉。

随后,李孟羲开始测量造一张消耗纸浆的数量,他找来一个小勺子,往勺子里舀了二十勺纸浆,然后二十勺纸浆倒在抄网上,拿着块木板把纸浆刮开摊开。

这时,问题又出现了。

第一个问题,二十勺纸浆根本不够造纸之用,第二个问题,工具太粗糙,破木板边愣太锐,把抄网刮破了。

李孟羲觉得,最好是换材料,换一些光滑的石头或者陶土刮板,用木头的也行,得把木头打磨光滑。

还有,纸浆粘稠,容易粘到刮板上,更容易粘到抄网上。

这个粘连问题,除非弄来高分子材料,不然难以解决了。

粘连解决不了,那就改变测试流程,在测试的时候,可以先做几张纸,当抄网和刮板上都粘连了一些纸浆纤维之后,后边再做,因粘连带来的误差就很小了。

这一点极其重要,新工具所做的第一张纸,抄网上会粘掉大量的纤维,刮板上也会粘上许多,这就造成了,第一张必然比后边的纸张薄的多。

二十勺纸浆不足以造出来了三尺宽四尺长的纸,李孟羲又取二十勺,终于够了。

拿着木板把纸浆在抄网上刮来刮去给均匀的摊薄开来,片刻后,把纸揭起,拿到一边烘干,烘干的纸经检查厚薄恰当。

单张纸的纸浆用量已经试出来了,一张大纸用四十勺浆。

再次盛了四十勺浆之后,&#

;

&#

;李孟羲寻来一些竹管,把粗细不一的竹管一一试过,最终,一支手指长牙膏粗的竹管接近装满。

拿着这跟容量接近的竹管,李孟羲去铁匠营,他让铁匠营根据竹管的大小做出模具,然后铸造数百个同样大小的铁管。

幸好是铁管不大,再大一点就行没法铸造了。

抄网,替代试管的铁管,还有刮板,刮板自然得交给木匠营来做。

这时,李孟羲想到,刮板的厚薄长短,是否也会影响纸张的均匀,应该会有一定的影响。

本着尽可能减少误差的想法,李孟羲又去了木匠营,他让木匠们用同样的木材,做同样大小,同样长短,同样厚薄的刮板。

木材刮具种类的不同,会影响纸张的厚薄吗,谁知道呢。鬼知道会不会有些木头会不会因为纹理粗或者油脂多,从而会更容易粘连纤维。

所以,同样材质同样厚薄同样大小乃至同样形状的木板,规格统一,有其必要。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北宋小货郎

北宋小货郎

张大羊o
北宋小货郎简介: 当代小青年陈阳跟孟婆一同穿越到北宋末年的大名府。 陈阳成了小货郎,孟婆当街卖茶汤。 跟“玉麒麟”卢员外成了邻居,跟“浪子”燕青成了兄弟。 小小货郎,走街串巷,撩妹子,收好汉,赚大钱,夺天下,一路逆袭,走上人生巅峰。
其它 连载 28万字
绝品清官

绝品清官

寒门贵子
绝品清官简介: 18世纪中叶,一个风云动荡的时代,西方列强在进行工业革命,美州大国正在崛起,但曾经的天朝却仍然活在自大的梦中。 天地会、白莲教、妖术风波,一样一样冲击着大清满族的江山。 天下大势,到底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以前沈清一定会说是时势造英雄,但是当他回到1768年之时,他决定要英雄造时势! 天下英雄出我辈,初入白莲教,交锋天地会,解开妖术风波,这一切仅仅只是开始……
其它 连载 38万字
三国之无双猛将

三国之无双猛将

8站无眼光
三国之无双猛将简介: 穿越重生什么的李越表示从不相信,但是一夜过后…… 一切似乎都不一样了!!! 黄巾军广宗之战张角召唤十万天雷如天公附体!却依旧落败! 汜水关前华雄连斩数将,名震十八路诸侯,却被关二爷三刀劈死! 吕奉先水淹下邳仍然困兽之斗,借助水浪卷起海啸!凭一己之力斩杀上万人! 这是一个全新的三国!且看平凡少年李越穿越到奇幻的三国世界,如何利用超前的知识和观念以及先知先觉走上人生巅峰! (这
其它 连载 22万字
大唐魔法师

大唐魔法师

寂寞绯雨
大唐魔法师简介: 魔法大陆的机械圣师误入大唐 然后,………… 李二皱眉,用手揉着太阳穴,“……,算了,他也不是故意的,罚他两年俸禄吧!" 李承乾忍笑忍得面部抽搐,在往癫痫方面发展。 程咬金:"哈哈哈,好小子,干得不错。” 长孙无忌笑面佛佛的脸上透出一丝无奈。 房玄龄与杜如晦对望一眼,闪过好笑的神色。 李绩闭目,嘴角微翘。 林亦一脸的无辜,话说,他真的不是故意的啊! 新人作者,求收
其它 完结 137万字
清朝生活录

清朝生活录

子夜天
清朝生活录简介: 亦正亦邪,斗智斗勇,权倾天下,且看清朝生活录
其它 连载 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