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我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在马背上朝下看了看,对众人道,“这回,稍微往左一点。”

得了吩咐,弓弩手们重新开弓搭箭,箭失嗖嗖飞射而出。

李孟羲忍无可忍的指着队中某人,“说了往左,哪是左,你不认识左右啊?”

忍无可忍的李孟羲,伸出左手,做了比划,“这边是左!看清没有?”

队伍中那人唯唯诺诺不敢直视李孟羲的眼睛。

“再来一回,还是稍往左,预备,射!”

李孟羲就留意着队列中那家伙,结果这回,这家伙又把方向弄反了。

一波射完,李孟羲忍无可忍又把那人训斥一顿。

李孟羲还是好心,训斥完,认真指导,“这回,跟着我手,看我手往哪,你就往哪射。”

“预备,射!”李孟羲手向右挥去。

这回,有李孟羲挥手作为指引,那个疑似不识左右的家伙,这回射对了。

为防止那个士卒又或是队列中其他人弄错方向,李孟羲在后边就都加上了手势动作。

弓弩手们抛射的箭失仍然散乱,李孟羲仍然不满意,在一次次调整命令时,李孟羲下意识的拿手比划着。射的远了,他手就下意识放低一点,射的偏左了,他手下意识的就偏右一点。

士卒们大多都注目于李孟羲,他们下意识的就跟随李孟羲手臂的动作,李孟羲手高一点,他们下意识的就把弓弩抬高一点,李孟羲稍微往左或往右偏,他手往哪偏往哪指,士卒们就跟随着同样方向调整。

双方暗有默契,却谁都没有发觉。

李孟羲渐渐的发现,不知怎么搞的,抛射精度好了许多,箭雨越来越集中于靶子区域了。

李孟羲只当是士卒们手感熟悉了缘故,他回头夸赞道,“不错啊,咱们射的越来越齐了。再来一回,预备,射!”

射完了,李孟羲没有用手指示方向了,士卒们再一次射的乱七八糟。

“刚夸过你们,你们可又乱了。”李孟羲无奈的说着。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李孟羲自己都没意识到问题,旁观的关羽,他看着人群当中李孟羲用手调度的动作,关羽若有所思。

——

演练结束,关羽找到了李孟羲,与李孟羲谈起调度之法。

听关羽讲完,李孟羲茫然不解,“手?什么手?”

关羽便解释用手调度之法。

关羽对这种调度之法甚是高看,关羽觉得,这种方法又简单又容易看懂,想往拿射,手指一下就是,士卒一看就知往哪。此法还要比所谓的日晷指向法更精确,毕竟,日晷只能指十二个时辰的大致方向,不够精细,而用手指挥,径直指向的就是目标。

李孟羲越听越觉得,这怎么跟指挥钢琴演奏一样?

李孟羲挠了挠头,他看着关羽,“要不,手里拿个旗子,或者拿个棍子?手不够直,也不够长,不显眼……”

关羽眼睛一亮,“甚好!”

李孟羲跟关羽立刻去找了一根枪杆,然后,重新召集弓弩手,还是在墙后隔墙抛射。

“都看着我这根棍子,我棍指哪,你们就射哪,我棍指多高,你们弓弩就抬多高。”

交代完,李孟羲举起手中长棍,长棍在他手中如同一根指针一样,斜斜的指向靶场所在。

弓弩手们一边拉弓一边瞅着李孟羲的手里的棍子,有样学样的跟着所指方向把扬起弓弩。

“预备——放!”

一声令下。

弓弦震响。

箭雨嗖嗖飞出。

这次,一群新集结的弓弩手,他们根本就不知靶子在哪,隔着墙,他们只是跟着棍子所指方向射过去,第一波箭雨,估计有十分之一直接落到了靶子区域。李孟羲看见,有好多个靶子同时被箭失射中了。

射击近了点,李孟羲压低了棍子的高度又指挥了一次,这回,弓弩手们也压低了射击高度。

又一波箭雨,箭雨范围把所有靶子都笼罩了。

这才是抛射,这才是集火射击。

一个战术改进,直接使箭雨集中与精准了二十倍不止。

只有精准且密集都箭雨才称得上是有杀伤力的箭雨。

——

至这日夜晚的时候,李孟羲把“指挥棒”引导箭雨的战术又改进了许多。

首先,是“指挥棒”的问题。

普通枪杆不够醒目,红色枪杆才醒目,所以,弓弩队指挥官最好是拿一杆红杆长枪。

还有,指挥位置也不对,指挥官站在一侧,有角度差,士卒们不容易看清。所以,指挥官应该是在弓弩队列正前位置挥枪指挥。

还有,指挥官在马背上,弓弩手在地上,有高度差,最好是,指挥官在马背上指示方向,下边,前排放精锐弓弩手,前方的精锐比照着指挥官指示的方向调整好射姿之后,后排的士卒就跟着有样学样,第一排的人弓朝哪个方向,第二排的人弓也朝哪个方向,第一排的人把弓举多高,第二排也举多高。

然后,第三排再比着第二排,第四排再比着第三排,依次向后。

这样的指挥方法,适用性极强,只需模彷就行,猴子都会模彷,更勿论人。以此方法,新兵也能做到集火抛射。

所以结合这个战术,弓弩队的伍长什长之类的军官,应该在排头第一排的位置。

还有,白日测试发现,虽是指向同样位置,虽是弓弩都抬到同样高度,但是因为弓弩力道不同,同一个射击高度,箭失射击距离根本不一样,这就使得,箭雨总是乱七八糟。

由此,凸现了军备统一的重要性,只有当弓弩力道统一之时,箭雨才能精准覆盖。

由此,得出了弓弩编成的方法,从大规模阵战这一点,大规模列阵作战,弓弩队难免要缩在阵后隔阵抛射,要隔阵抛射,弓箭和强弩最好单独编队,这二者若是混编,难以统一调度。

李孟羲在兵法中郑重记下【立马引枪】指挥之法,立马指的是,弓弩队有必要每百人配一匹战马,因为弓弩射击视界很重要,一匹战马,就意味着良好的视界。引枪指的是,用枪杆,最好是用特制的朱红色的有特殊标识的枪杆来指挥箭失射击方向。

考虑到夜间作战,夜间之时,枪杆就瞅不见了,所以此时,得有火,不仅得有火,还得有如同激光剑一样能指示方向的火。

李孟羲思来想去,不好弄,灯笼不好弄,火把也不好弄。

灯笼除非绑在枪杆上,绑一熘,才能满足指向效果。火把也得绑一熘才行。

桐油是不错的东西,夜间若是突然遇战,立刻用桐油把枪杆上半截一浇,再点上一把火,烘的一声,枪杆就着火了,就有一根燃烧的枪杆了。

这样一根枪杆,在黑夜当中,宛若明灯。

所以,弓弩队百夫长人等,应该身上带着桐油和火种,以在夜战之时快速做出反应。

再考虑到,万一下雨,点火也没用了。

李孟羲便想,要是有不怕雨的发光物多好啊。

有“火枪”夜间指引箭雨这一法,推而光之,李孟羲另得到了夜间骑战之法。

以前,&#

;&#

;.&#

;

m夜间指挥靠的是火旗,火旗乃是绑着火把的长杆,火旗于步战可用,可于骑兵作战时,骑兵拿着一根笨拙的火旗都不能作战了,浪费一个人力。

所以,骑兵夜间作战的火旗指挥法,可以换成“火枪”指挥法。

将领往枪杆上涂一点桐油,再点上火,枪就成了一杆带火的枪,这样,火枪不影响继续作战,还兼有旗帜作用。

鉴于,桐油淋在枪上燃烧不了多久,可以做特殊的骑枪,比如,在枪头镂空,留出放引火物的地方。

再考虑到,就为了能在夜间点火,把枪头上加了冗余物,影响作战,这有些得不偿失了。

所以,最好的选择是,不在枪头做什么改进,换用添加配件。

可以用松木或者什么东西做成配件,在需要之时,把配件套在枪头,点上火就能用。

这种基于“火”和“枪”的战术,关羽将之命名为【火枪】。

李孟羲不由嘴角咧了咧。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一品唐

一品唐

二二卑斯
一品唐简介:
其它 连载 244万字
从在三国当土地开始

从在三国当土地开始

马儿的摩天轮
从在三国当土地开始简介: 东汉末年,诸侯争霸! 这里文臣武将各领风骚,好一个战神辈出,群雄逐鹿的时代...... 这里有战神吕布,单枪匹马,以一当万! 这里有妖孽诸葛,呼风唤雨,改天换地! 这里有天师张角,撒豆成兵,雷霆万钧! 这里有曹操,刘备,孙权..... 这里有土地,聚香火...... 等等,土地? 我去,这是神话还是历史? 陈锋魂穿汉末,凭借土地符箓,从一村土地开始,聚香火,建天朝,集气
其它 连载 28万字
兵锋无双

兵锋无双

沧海煮成酒.yw
兵锋无双简介: 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两个职业,男人和女人各占一个。 女人卖肉,男人卖命。 有人称呼这些卖命的男人为战争猛犬,有人称呼他们军事承包商,但是这两种人也会用同一个词来描述这群人,雇佣兵。 各种各样的雇佣兵回到都市泡妞的故事传开时,这些男人对我说,嘿,你不能老让我们和烂货呆在一起。 于是,2016,让雇佣兵,重返战场。书友群398386135
其它 连载 134万字
十国战图

十国战图

一了伯和尚一
十国战图简介: 五代十国末年。 神州板荡,狼烟四起,田地荒芜,荆榛蔽野,民生苦不堪言。 汴京城的郭荣,才登九五,就争朝夕,要用诸般颜色作将来。 草原上的萧绰,薅羊毛,拾牛粪,直腰之际,双眸中尽显峥嵘。 这是名臣武将云集的时代: 有才比诸葛亮,策胜隆中对的王朴。 有史上最牛岳父符彦卿。有号“无敌”的金刀杨业。 有策马纵横的北地双大王耶律休哥、耶律斜轸。 有向训、曹彬、潘美、王全斌、王景、刘仁赡、林
其它 连载 80万字
孤岛风云

孤岛风云

乌鸦与麻雀
孤岛风云简介: 革命、政党、阶级…凶杀、绑架、黄金大案… 边缘化的跨性别者、侦探、舞女、流浪汉… 看似边界清晰,却又犬牙交错、正邪难辨… 妄图复辟的白俄军团、日谍机构井上公馆、决意收复山河的东北军、军统前身蓝衣社、中共特科… 汇聚在鲜血与玫瑰同在的租界里进行着殊死决杀!
其它 完结 4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