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元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光是朱灵乌如此,这陈宪平素也心高气傲,常将光武帝“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之语挂在嘴上,等闲小家碧玉,大家闺秀全看不如眼。他算是皇族之后,但君子之泽,已三世而斩,现在柱国府为书吏。王祝也是听闻朱灵乌品貌兼美,这才带着他过来相看,谁料这两个冤家,居然谁都不理会谁。

李若雪听朱灵乌讥刺自家相公,心头微微有些难受,但想到她的遭遇,却更是同情,右手轻轻握着朱灵乌的左手,以示安慰。

顾春花看在眼里,暗道:“灵乌到和这赵家娘子投缘。赵家娘子性情和婉,假若将我苦命的侄女说与他相公做个妾室,也不会薄待于她,总好过守一辈子望门寡。”想到此处,望向李若雪与朱灵乌的目光,又多了一丝意味。

孙家苦心安排这次相亲以失败而告终,李若雪和朱灵乌,孙小莲亲亲热热地说了好一阵闺阁密语。谭浩然与萧佑两个,在孙记香药店中磨蹭了半日,为了不遭伙计的白眼,还掏银钱买了几件小东西,这才目送着佳人的背影飘然而去。

衣袂飘飘的背影,恍若天上仙子,谭浩然正心神俱醉的当口,耳畔忽然传来香药店老板娘顾氏的声音,“人家专程来买衣料,为相公缝制冬衣的。”谭浩然惊闻噩耗,如五雷轰顶,心事被人戳破也顾不得害臊,双目圆睁,颤声道:“孙家顾嫂子,你可不能诳我。”他身旁,萧佑也脸色苍白,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

福建路泉州忘归崖,理学社首隐居之所。天下人望所归的陈东近来有些烦闷,赵行德的均田论竟然在各路州县都传扬开来,搅动起轩然大波,理学社中士子都在激烈的争执不休。而在天下人眼中,赵行德与理学社乃是一体。远在京师的恩师邵武,邓素等也写信过来,指摘赵行德此论过于激烈,使理学社与天下士绅为敌,直令当朝权奸拍手称快。邵武明白地写道:“若欲独树一帜,何不恢复周时井田之制,而妄论均田,与天下豪绅为敌?”

因赵行德不知所踪,所有的矛头都冲着陈东而来,陈东有苦自知,他与赵行德之间唯能书信往来,于是修书一封与赵行德商榷。

“元直吾兄台鉴,均田之论,震动天下。所谓清流,击掌称快而欲行之者有之,切齿痛斥为仇雠者亦有之。太史公有云,富者,人之性情所不学而俱欲也。我朝不亦兼并,以细民微小,不足以因时应变。而兼并之家,积储固利,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我朝不立田制,以富者为天下守财,上下因袭已久,成积重难返之势。所谓均田之论,夺人之田产,等若破人之家以济贫,则天下惊扰,贫者逞不劳而得之欲,富者有朝不保夕之忧。窃以为,今日之要,非重提均田之论,而在于抑制兼并。不使富者弥望之田与日俱增,细民立锥之地旦夕不保。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守圣人执两用中之道,不亦善哉......”

窗外,天色阴沉沉的,连片的黑云压在海面上,狂风大作,巨浪咆哮,浪头似乎与天相接。陈东做好此书之后,叹了口气,其实真正的清流名士的正统之论,便如其恩师邵武所言,大多主张恢复周礼井田之制,赵行德的均田论只不过将之略作演变而已,而他予以商榷折衷,则要冒着丧失清流声望的风险。但赵行德所主张的均田论绝对难以推行,此乃形势格禁使然,偏偏在文章中难以点透。行德也不是不通事理之人,希望他明白自己的苦衷吧。

邵武给陈东的来信中还提到,官家易储之心又起,朝中清流都在力保东宫,所幸殿帅太尉童贯自从河北归来后,气焰收敛了许多,只一心固宠,不再为易储之事推波助澜,甚至隐隐向东宫和清流有示好讲和之意,连太子在河北的疏失,也由童贯给代为遮掩下下来。“这阉贼,不过两边下注罢了。”陈东恨恨道,童贯乃是导致揭帖大案的祸首,他是与之誓不两立的。

大半年之后,赵行德才在停泊于海西港的商船上看到陈东这封信函。他面无表情地将信纸叠好放入怀里,转头对陈永奇道:“出发吧。”陈永奇立刻小跑着下去,对桅杆刁斗中的水手大声喊道:“赵都头有令,船队启航——”那水手挥动手中旗帜,打出信号,三艘夏国的商船都起锚升帆。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重生之彼得大帝新传

重生之彼得大帝新传

小彼得二世
重生之彼得大帝新传简介: 1672年春,莫斯科堡内的人们欢庆沙皇的孩子的诞生,这个有着一头亚麻色头发的漂亮的小男孩,究竟会给整个世界带来什么。法国的雄主路易十四,哈布斯堡皇朝,海上马车夫荷兰,日益崛起的英国,北欧霸主瑞典,整个17世纪末,是一个人的表演场
其它 连载 1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