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黄巾崛起,再掀风云 (第2/2页)
欣然命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天下其他黄巾余党皆是相同情景,不是张子仪多么有号召力,而是黄巾确实需要凝聚力,“需要所以存在”,这才是硬道理。
-----------------------------------------------------------------------------------“听说了吗?张角的女儿张映秋挟持了盟军众诸侯,现在都不知道怎么样了。”
“我看这次众诸侯可能十死无生,黄巾贼残暴嗜杀,落到他们手里还能活?”
“你们说张映秋是个什么样的人?会不会和她父亲一样会妖法?”
“会不会妖法我不知道,但是我听说张映秋身高九尺,腰围八尺,三头六臂,力大无穷,后将军袁术已经被她给生撕了。”
“真...真的吗?”胆小之人已经开始颤抖。
前不久董卓还*迫洛阳百姓迁家去长安,最近催促的声音明显减弱,洛阳街头又出现闲谈的群众。流言的威力确实恐怖,不知道张子仪听到百姓对她的评价会作何感受。
董卓近来心情很好,吃嘛嘛香,想起太傅袁隗低声下气的样子,他就兴奋,对伺候在身边的李儒道:“文优,盟军大势已去,满朝文武皆拜服某的脚下,还迁都长安作甚?不如就在洛阳算了。”长安虽说也是大都,可是比不上洛阳繁华,迁都还很麻烦,董卓犹豫了。
李儒谄笑道:“太师所言极是,不过...此事还要看张映秋如何处置众诸侯,如果她将诸侯都杀了,那不迁都亦可,如果她不杀众诸侯,盟军就还有翻身之力,依在下所见,迁都之事暂缓,等待消息为上。”
董卓点点头,突然又皱起眉头,道:“某不想出现变故,你可有办法置众诸侯于死地?”
李儒沉思片刻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聚义徐州。黄巾贼本就是匪,重利轻诺,不若许以徐州,让他们杀了诸侯们?”
李儒已经想好对策,借天子名义将徐州送给张映秋,暗地里让张映秋斩杀众诸侯。诸侯死后,再昭告天下,天子恐黄巾杀害诸侯,于是委曲求全让出徐州,请黄巾放过诸侯,可是黄巾背义,竟杀害众诸侯,再号召天下共讨之,黄巾岂有存活的道理?
董卓觉得这是个永绝后患的好办法,道:“此事交给你了。”
“诺”
同是洛阳,袁隗府上,几名大汉重臣正在召开秘密会议,他们分别是大汉三公:司徒王允,太傅袁隗,司空荀爽,还有袁绍与袁术的兄长--太仆袁基陪同。
“基儿,隐于门侧,防宵小之耳。”袁隗压低声音对一个英俊的年轻人吩咐道。
袁基点点头,默不作声,走到门旁望着外面。
房间内安静的一会儿,袁隗看着面前两位好友,低声道:“盟军有变故,董贼欢喜非常,近来戒备疏松,是吾等动手的时候了。”他感觉指望不上盟军,所以想叫人直接干掉董卓。
荀爽搭拉着脑袋仿佛睡着一般,没有接话。王允眯着眼睛手摸胡子沉思,忽然似乎自言自语一般道:“那些人可靠吗?”
袁隗点点,怕两人都没有看到,又道:“都是袁家培养的死士,忠心问题不必怀疑。”
房间再次沉寂。
这时荀爽睡醒了,道:“董卓是乱源,可非根本,杀一个董卓便能救出天子吗?重点是军队。”历史上王允设计搞死董卓,也是在吕布的帮助下,那是因为吕布有人马,有威望,就算如此都没有稳住局势,更别说他们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王允也微微颔首,同意荀爽的话。
袁隗苦笑道:“吾何尝不知,盟军遭难,还有何人能讨伐董卓?唯有吾等。斩杀董卓,西凉军群龙无首,必乱,如此才能趁乱救出天子。”
荀爽和王允对望一眼,点点头,他们没有别的选择了,只能釜底抽薪,试一试。
“唉,董贼未除,黄巾又突然崛起,恐怕大汉要...”
荀爽叹口气,眼中满是伤感。
“唯今之计,吾等更应该挺身而出,捍卫皇权,至死无憾。”
三位老人焕发朝气。
-----------------------------------------------------------------------------------“呵呵呵,黄巾贼想占徐州?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徐州别驾从事史赵昱接到消息,先是震惊,接着就是不屑。今日与其好友王朗、张昭相会时,道出自己的不满。
王朗为徐州治中从事,这个消息他也已经听说,笑道:“元达,何必动气,黄巾贼不过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他们来便是,徐州城还有一万五千守军,灭杀他们不是难事。”说着,给自己续上茶水,举壶示意张昭,暗意他要不要添水。
赵昱抢过茶壶给自己倒上,然后将茶壶又放回王朗手中,道:“景兴倒是平常心,主公刚来徐州不到两年,民心未稳,黄巾贼若混入城中扰乱民心,到时来个里应外合也不是不可能,当年黄巾叛乱,起义者百万,响应者何止千万。”
“元达所虑极是,可有应对策略?”王朗掌管徐州政事,对于军中的事情不甚了解。
赵昱呲牙一笑,道:“吾已命人核实城中人口,并于城门另设登记处,每个入城之人都需登记姓名,若与城中百姓相识便罢,不识便统一安排驿站食宿,再命人监视。嘿嘿,绝对不会有黄巾贼混入城内。”
“好计策,元达才思敏捷,可保徐州无恙矣,子布以为如何?”王朗赞叹完赵昱,转头问品茶的张昭。
张昭不是徐州的官员,他们两个在说政事,所以没有插嘴,既然王朗问道自己,他放下茶杯,淡笑道:“元达大才,此计可保城内无恙,可是是城外呢?”
赵昱好奇道:“城外需防备什么?”他不明白了,守城还用连城外一起防备吗?他从来没有听说过。
张昭保持笑容,淡淡道:“徐州西面与南面为长江,东面为大海,黄巾贼不过山贼,没有船只,&#
;&#
;.&#
;
&#
;&#
;&#
;&#
;必然走北面的定陶关,伏重兵于左右,假意献上徐州,开关相迎,黄巾贼定然欢喜,放其入关后,再闭关杀之,黄巾贼可有逃跑的道理?”
赵昱眼睛大亮,拍手道:“好一招关门打狗,黄巾贼见吾等开关相迎,必然放松警惕,大军突然杀出,他们就算撤退,也逃不出定陶关,好计策,子布之才倍于吾,佩服佩服。”
正常的守护战就是借助城墙、关卡的地理优势防御,如果守军大开关门,就是放弃抵抗的意思。张昭之计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确实出人意料,让赵昱眼前一亮,能将战场远离徐州城那是最好的。
“若黄巾贼借开关之时,直接率军杀入,吾军不是失去关卡这道防线的地理优势吗?得不偿失呀!”王朗提出自己的疑惑,他觉得还是坚守最稳妥。
张昭“呵呵”一笑,道:“黄巾贼如果直接杀入,徐州军可诈败,引其进入设伏地,一样可以全歼敌人。再说了,陶刺史在黄巾贼手中,徐州放弃抵抗,迎其入关也合情合理,他们直接开战的可能性不大。”
赵昱忙道:“徐州城的守军不可轻离,我这就传令下邳曹豹将军,命其设伏定陶关,徐州城城内、城外皆有防卫,吾定叫黄巾贼有来无回。”
王朗也点头认同张昭的计策,三人继续探讨具体安排。(快捷键←)[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快捷键→)
书签收藏|投推荐票|打开书架|返回书目|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