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巨变之始 (18) (第2/2页)
满楼红袖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民主德国压根不承认共和国这个明显高估的汇率,汇率问题无法解决这也是共和国和民主德国之间迟迟无法官方层面展开大规模自由贸易的根源。
层层扒皮之后,远嘉每月能从这条“观光”线路获得一点五亿西德马克的纯收入,相当于
万美元。
在怡和入手之前这笔收入是梁远手头最重要的可自由支配的流动资金,靠着这股源源不断细流,梁远才有底气去撬动国内全年高达百亿规模的生产供货体系,才能毫不手软的对华晨和港基集电保持着高强度投资。
当然,随着怡和的收购,远嘉总算脱离了命悬一线的那种财务模式。
远嘉和汇丰、德银在香港沆瀣一气,坑掉了无数抱着发财梦想的投机者之后,只动用了三十二亿港元完成了梁远预期的持增计划。
香港置地的股份远嘉从
.
%持增到
%,奶牛国际从
%持增到
%,怡和太平洋从
%持增到
%,只有原本持股
%的华东方酒店集团没有启动持增计划。
手保留了怡和系在港股四大市公司
%的股份之后,远嘉抵押置地
%的股权从德银获得五年期
亿的商业贷款。
同时
%的怡和太平洋股份,
%的奶牛国际股份,
%的华东方酒店股份这三者合计在汇丰银行获得了五年期
亿港元的商业贷款。
为了试探性的开启同国内银行的合作之路,远嘉把
%的奶牛国际,
%的怡和太平洋,
%的华东方酒店股份抵押给行香港支行同样获得了五年期
亿港元的商业贷款。
一番调整之后,怡和集团从凯撒克家族时代的手握
%股份,其余抵押,变成了远嘉时代的手握
%股份其余抵押,怡和集团的储备现金从凯撒克家族时代
亿港元增加到远嘉时代的
亿港元。
一般来说维持怡和体系的日常营运,六十亿港元足够了,哪怕多准备出三十亿港元的机动资金,目前怡和集团依旧有九十亿港元的溢出资金需要投资。
刘岳通过整理数据发现从今年年初开始,集团原本稳定的每月
亿东德马克纯利开始以每月百分之五的速度增加,目前已经变成了每月
.
亿东德马克。
原本刘岳还以为是去年年底那会西德为了试探东德社会,搞出停业整顿回复正常营业时补充性的购物反弹,可观察了半年之后刘岳觉得事情可疑,然后花心思仔细一查,结果从苏军驻欧红军那边查出了马脚。
最晚从去年九月已经开始了,苏联红军驻欧司令部在国内的命令下,开始从超市位于柏林的总仓库动手脚,&#
;&#
;
&#
;u.苏联人直接出动部队利用晚把货物从总仓库提走不架销售,然后苏军驻欧司令部通过超过一百五十个分散账号把款项按正常零售价划到超市账。
本来东德超市建立时,远嘉这边除了财务没出什么员工,帐能对不出问题也没人关心东西到底是被谁买走的。
共和国这边的供货数量没变,苏联人把货劫走了一部分,紧缺自然会传导到市场,西德人收购超市之后完全按市场经济那套来运作,面对紧缺涨价几乎是条件反射,远嘉不收卢布,苏联人只能用东德马克支付最终反应到远嘉的账面东德马克的利润节节升。
由于苏联人干得十分隐秘,刘岳只是通过驻欧司令部的内线知道了事情的存在,具体事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什么时候来发生的,东德政府高层是否知情,双方如何分配份额怎么结算之类的细节暂时都不知道。
梁远听刘岳说完,都不知道该说点啥好了,难怪今年截止目前苏联境内祥和一片,老毛子果然没有坐以待毙的传统,算和梁远谈不拢也早找到了曲线救国的道路。&
;/
&
;
本书来自